当第二届 “喀什杯” 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在岳普湖县体育场燃起战火时,来自浙江宁波的米娜瓦尔・艾力,正通过视频连线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小球员们送上祝福。这位维吾尔族教育工作者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,用她深耕多年的公益实践与教育智慧,为这场汇聚七国青少年的赛事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:“足球是跨越语言的桥梁,愿你们在绿茵场上收获友谊,用拼搏书写属于自己的未来。”
作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,米娜瓦尔・艾力的名字早已与民族团结教育紧密相连。她创立的 “米娜工作室”,不仅是新疆籍学生在浙江的 “家”,更通过 “幸福石榴籽” 文化润疆项目,将 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 的种子播撒到全国 5 个自治州、49 个县。从组织各族学生开展 “四史” 教育到组建全省首支民族大学生城管义工队,从设立 “石榴籽” 公益基金资助 349 名寒门学子到带领团队开展超 5000 小时志愿服务,她用行动诠释着 “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 的深刻内涵。
2023 年,当杭州亚运会火炬在宁波传递时,米娜瓦尔作为火炬手的身影登上了央视镜头。她坦言:“那一刻,我手中传递的不仅是亚运圣火,更是各民族青年团结奋进的希望。” 如今,这份希望跨越天山与东海,在喀什杯的赛场上找到了新的载体 —— 来自俄罗斯、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 12 支 U16 队伍,正与中超青训梯队、新疆本土球队同场竞技,用足球对话世界。
本届喀什杯的赛场上,处处可见 “团结” 的生动注脚。山东泰山 U16 队与塔吉克斯坦足球学院的比赛中,岳普湖县第三小学的师生组成的 “亲友团” 齐声高唱《我们新疆好地方》,为远道而来的客队加油;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队与上海申花队赛后交换球衣时,维吾尔族球员用刚学会的汉语说出 “朋友”,引发全场欢呼。这些场景,恰是米娜瓦尔多年来倡导的 “交往交流交融” 理念的鲜活实践。
赛事主办方透露,本届喀什杯特意设置了 “文化交流日”,安排各国小球员体验新疆歌舞、学习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。“足球是竞技,更是文化的窗口。” 赛事负责人表示,“我们希望孩子们在较量球技的同时,也能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,真正成为‘一带一路’上的文化小使者。”
在喀什市伽师二中,有位同样叫米娜瓦尔的维吾尔族女孩。两年前,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:“中国女足还没有维族姑娘,希望我能成为第一个。” 这个朴素的愿望,与喀什杯赛场上无数小球员的梦想交相辉映 —— 无论是俄罗斯西伯利亚队的 15 岁门将伊万,还是新疆喀什队的前锋阿不力克木,他们都渴望通过足球改变命运。
米娜瓦尔・艾力对此深有感触。她培养的 4000 余名少数民族毕业生中,许多人通过体育特长考入高校,或成为基层体育教师,将体育精神传递给更多孩子。“体育不仅能强健体魄,更能塑造品格。” 她在祝福视频中寄语小球员,“希望你们在赛场上学会坚持,在挫折中收获成长,让足球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翅膀。”
随着赛事进入淘汰赛阶段,岳普湖县体育场的看台上,各族观众的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。从帕米尔高原到东海之滨,从天山脚下到黄浦江畔,米娜瓦尔的祝福正在跨越地理与文化的界限,化作一股暖流浸润着每一个参与者的心田。正如她在 “树人讲堂” 上常说的:“团结不是口号,而是共同奋斗的过程。”
本届喀什杯的成功举办,也为更多类似赛事提供了范本。据新疆体彩数据显示,近五年仅喀什地区就利用体彩公益金新建改建体育场馆 137 座,举办青少年赛事超 2000 场,惠及各族青少年逾 50 万人次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无数个像米娜瓦尔一样的教育者、志愿者和体育工作者的默默付出,他们用爱与责任,为边疆青少年铺就了一条通往梦想的绿茵之路。
当终场哨声在岳普湖县上空响起时,无论是夺冠的喜悦还是失利的泪水,都将成为小球员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。而米娜瓦尔的祝福,如同夜空中的启明星,指引着他们在团结与梦想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—— 因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足球不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连接心灵的纽带,是点燃未来的火种。
开云APP下载